Skip to main content

InterBattery:技术创新,储能抢眼,中国厂商积极出海布局

工业自动化 观展动态

InterBattery:技术创新,储能抢眼,中国厂商积极出海布局

自2013年首次亮相以来,InterBattery展会已伴随着电池行业的蓬勃发展走过了11个年头,如今是亚洲最大的电池博览会、全球电池行业的风向标之一。2024年3月6-8日在韩国首尔举办的InterBattery Korea吸引了近580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参展,超7.5万名专业观众前来参观交流。

Interact Analysis新能源分析师团队参观了此次展会,并与电池厂商和设备厂商现场交流。观展手记记录了分析师对电池产业链主要趋势的观察与解读。

电池厂家篇

韩国电池三巨头 – LGES, Samsung SDI, SK On – 作为“东道主”,均携众多产品与下游应用方案,亮相此次展会。

产品: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

三家韩国电池公司的产品区域展台设计风格不同,但展示产品实际上大同小异:一方面顺应市场需求,布局大圆柱46系列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另一方面积极投入固态电池研发,以求引领下一代电池技术。

Samsung SDI,SK On把固态电池的面市时间预定在2027年左右,有意思的是,Samsung SDI, LGES 人员介绍,公司预计在2025-2026年正式推出磷酸铁锂电池(LGES 已推出用于储能的磷酸铁锂电池)。

Samsung SDI 展出PriMX众多产品,除了主流产品外,重点展示了其新材料(如方形磷酸铁锂电池)、新结构(大圆柱46系列)产品,以及固态电池。相关人员表示,公司展出的产品组合全面地展示了满足不同下游用户对于性能、能量密度与价格等方面的需要。就新产品的上市时间表,大圆柱电池预计在明年上市,而新材料产品则是在2026-27年,与固态电池预计面市时间接近。

除了主流软包电池,SK On也展示了Winter Pro LFP电池。据介绍,在低温条件下,该产品相较于传统磷酸铁锂电池在充放电容量以及能量密度有大幅提高。此外,公司描绘了固态电池投入应用的时间表(预计2029年量产)。

此外,Samsung SDI,LGES都展出了CTP产品,但工作人员均表示产品处在非常早期的开发阶段,目前并没有上市的时间表。随着滑板底盘热潮的消退,相关产品投入似乎也已经被边缘化,概念产品仅用作展示完全可以理解。

应用:多场景、多路线、重储能

电动乘用车与商用车、电动两轮车、消费电子产品、储能系统等一众下游应用产品被搬上展台。在电动汽车方面,LGES, Samsung SDI, SK On 很有默契地分别展示了纯电动轻卡(五菱 ELF mio)、纯电动重卡(沃尔沃6×4牵引车)以及纯电动乘用车(起亚)。LGES子公司Kooroo展示了换电两轮车及其配套的换电设施。据介绍,该车型目前面向韩国国内市场销售,定价290万韩元(约合1.6万元人民币),已经配套建设180多个换电点。

在众多下游应用场景展示中,电池储能成为一大亮点,吸引众多观众的关注。Samsung SDI, LGES 展示了各自在发电与电网侧、工商侧及户用等多领域的储能系统,其中,大规模储能系统备受关注。Samsung SDI 展示了其2023年发布的3.84MWh液冷储能系统(三元锂电池);据介绍,公司集成了电池系统、消防等整体储能系统,去年已交付日本北海道项目安装。

LGES在其储能展区重点展示了最新3.14 MWh大规模电池储能系统,该系统采用磷酸铁锂电池(JF1 Cell),新一代磷酸铁锂储能电池(JF2 Cell)预计在2025年推出,产品较JF1 在能量密度与容量方面有明显提升。

SK On携其储能系统亮相,并重点展出5MWh 直流侧储能系统,该系统采用314Ah 磷酸铁锂电池,据反馈该系统预期在2025年前后投入市场。

除电池三巨头外,我们也看到了其他韩国本土电池厂家的身影。Kum Yang从上游原材料拓展到锂电池生产,在建工厂(规划产能16GWh)预计今年完工,并于2025年量产21700及46系列三元锂电池。ENERTECH 也展示了其从电芯生产到系统集成,应用电动车、储能的电池产品。

韩国本土市场容量有限,韩国电池巨头正面向海外市场 – 特别是美国 – 发力储能、电动车应用市场。

Interact Analysis全球锂电池厂商产能追踪数据库显示,LGES、Samsung SDI以及SK On 规划到2027年全球建成超1200GWh的锂电池产能。其中,韩国本土产能超66GWh,占比5.5%,北美(美国、加拿大)规划产能超530GWh,其中超70%在美国,占比高达48.4%,在欧洲规划产能超320GWh,占比27.1%。

设备厂商篇

日韩探索新思路,中国拓展海外布局

本次参展商数量从国家来看,韩国>日本>中国,从主营业务来看,材料厂商>设备厂商>电池生产商。电池厂商除了前文提到的韩系三巨头占据了最好的展位之外,其他电池商基本只是打了个脸卡,参展热情有限。日本作为化工巨头,从正负极材料,到电解液,再到电池回收,都有大量的厂商参展,解决方案详细。

而在设备生产商这一个领域,中国玩家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根据Interact Analysis最新的《锂电池及其制造设备》研究报告,2023年全球锂电制造设备市场中,中国厂商市场份额占比近80%,而日韩厂商合计约15%。在本次展会上,我们观察到日韩设备制造商正主动或被动探索新机会,包括但不仅限于技术,市场,应用,合作伙伴。

日韩设备厂商都以单机设备的参数和可靠性见长,但是缺乏整体集成能力,而且目前发展思路不同:

韩国设备厂商以前端涂布机和卷绕机见长,主要与韩系三巨头深度绑定,同时供应部分欧美客户和中国客户。韩系电池厂商在北美的新建产能给了他们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没有海外生产基地和服务网络成为一个痛点。

日本设备厂商主要与丰田,日产等车企深度绑定,但是受到了中国设备厂商的巨大挑战,整线解决方案成为了新的课题。当前已经有厂商牵头希望通过企业联盟的方式进行合作,共同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中国设备厂商正积极谋求海外发展,但集中在欧洲和东南亚,对于日韩目前依旧处于谨慎观察阶段。我们在展会上看到了十余家来自中国的电池设备生产商,但展位以图片展示为主,很多是第一次参加Interbattery,目的也是先来观察研究韩国市场的动向。

写在最后

整体来说,从技术上“大圆柱”、“固态电池”的多元探索,到应用端“储能”的势如破竹,“百花齐放”正成为电池行业的新常态。与此同时,中国设备厂商在海外布局上展现出积极进取的姿态。尽管目前主要聚焦于欧洲和东南亚市场,对于日韩市场仍谨慎观望,但不排除未来有进军日韩或与日韩本土厂商合作的意愿或计划。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