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 – CIIF 2023

工业自动化 机器人&仓储自动化 观展动态

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 – CIIF 2023

工博会,好久不见!

阔别三年,工博会再次举办。

工业自动化展馆和机器人展馆,依旧是整个工博会最引人注目的区域,毕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可以说是制造业现状以及趋势的一个缩影。今年这四个展馆依然是人头攒动。中外品牌汇聚一堂,公司高层、行业大佬尽数出席,同行、客户、供应商之间充分交流,更新对市场的感受。在经历了疫情、供应链危机、俄乌战争以及地缘冲突的这三年间,制造业企业历经磨难坎坷,甚至有的企业穿越生死。

所以,见面那句“好久不见”不仅仅是寒暄,亦饱含感慨。

这三年,大家对制造业有了更多的思考,我们整理了大家交谈中聚焦的几个关注点,分享于此。

市场情绪

中国市场底部正在形成,去库存周期或已进入尾声,政策刺激下,需求或将逐步回暖;欧洲市场正持续低迷,但东欧等地区仍有用工成本等优势,出海机会值得关注;北美市场近两年需求旺盛,吸引国内制造业厂商出海,但当地存在用工成本高、中美贸易摩擦等风险因素。

行业趋势讨论

外企的十字路口:向左走向右走?

虽然中国巨大的市场、丰富的产业链和完善的基础设施,都让其他国家难以替代,然而近几年伴随疫情、经济和地缘政治各类负面影响的交叠发生,以及国产品牌对外资品牌的市场挤压,外资和外企在中国投资和利润都在下滑,越来越多企业开始重新评估中国市场在他们整个业务版图中的角色以及地位。

影响外企在中国的市场战略的因素很多,包括:外企本身的公司规模、中国市场在其整体营收中所占份额、外企高层对中国市场的理解、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进程、在中国生产制造的成熟度和融合度等等。也因此,面对困境,外企的选择千差万别。有缩减中国业务或退出中国市场的,也有进一步加大对中国投入的;有强化“在中国,为中国”战略,加注国内庞大市场的,也有转向“在中国,为全球”或“中国+n”战略,调整产业链布局的。。

国产替代:竞争?共赢?

随着中国产业链的升级,一大批本土品牌迅速崛起,挤占了外资品牌的市场。这一趋势由低端产品开始,现在进一步蔓延到中高端产品,包括一些核心零部件。核心和关键零部件的进口替代是提高盈利能力的必然选择,所以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试图通过自主研发和持续创新,来实现技术突破以及产品结构向中高端的调整。这一国产替代的趋势在未来几年还将继续。

但现如今“中国制造”所代表的涵义已经发生了变化,既不是低价产品的代名词,也不等同于中国本土企业制造,而更像是全球制造业技术应用的缩略词或混合体,这里面既有跨国公司的优势能力,又有源自于中国本土应用市场的深耕和突破,更有业内同行激烈竞争所产生的鲇鱼效应。这一生态在帮助本土企业实现能力的快速突破的同时,让中国制造的产品和技术逐步迈向全球市场,与全球其他市场深度融合。

应用为王

外资品牌的产品通常具有强烈的“模块化”特征,工业产品的每个部件被打造成标准化的模块,客户为每个功能模块投入,高灵活性常是以高成本为代价的。中国企业则更多是从具体客户的应用场景入手,以提供解决方案的思路激发需求并进行市场的渗透,同时倒逼技术和产品的突破。

尽管在各行各业都已经有极其丰富的应用案例,然而一些重点或新兴行业的应用解决方案还在不断往差异化、专业化的方向微调。机器学习、AI及3D视觉协作的深度融合也在不断涌现的新应用场景中被突破。

然而无论哪条路径,都可能存在其局限和瓶颈,因而国内厂商在完成产品转化后,需要在进一步产品升级过程中,加强自身在技术原发性上的突破,而外资品牌则要更贴近需求端的多样性加深对应用场景的理解促进产品的转化。

对于应用的专注也使得中国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常常在市场发展的某个阶段,曾经的潜在竞争者会成为准竞争者,比如头部自动化/零部件公司推出设备产品,系统集成商向产品设备提供商扩展,而设备供应商也在向系统集成转化。

存量市场:数字化、软件、服务化

中国的制造业正逐步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这个转变是长期而渐进的,既意味着新的机遇也意味着更大的挑战。过去,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体量庞大的新兴市场,制造业关注的是产品/硬件,依靠产量增长,而未来,工业客户会逐渐变化,不仅关注产品技术,也关注体验和服务,不止看CapEx,还要评估Opex。制造业企业则需要在产品或项目规划伊始就考虑全生命周期,兼顾产品和服务结构的调整。这一转变在相对成熟的欧美市场已经不是新鲜事,相当一部分理念和趋势也开始体现在中国市场。其中的三个趋势在工博会现场被反复提及:

数字化。展会上很明显的一个特点是,自动化展位不再侧重硬件产品,而将展示的精力放在智能制造的数字化平台或者说生态系统。设备机器成为了链接数字化的载体。工业发展的数字化转型,让OT产生的数据能够自由按需流动,让IT的管理、分析和决策在全局体系下都能更有效实施。提高运营效率的灵活性,也给予用户改变其业务的能力。

软件系统的重要性将越来越高,被视为可重用和长期使用的资产。新的自动化架构最终将由软件定义,将现场的设备、边缘计算以及云端凝聚在一起,成为加强灵活性和降低总拥有成本的强力手段。

服务化。服务化转型将是企业由产业链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的重要战略,也是传统制造业拓展盈利空间、重塑竞争优势的一条必由之路。服务型制造从以加工组装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型,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未来将看到更多围绕设计服务、定制化服务、供应链管理、共享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等方向的探索。

展品亮点
低碳生产

工业自动化厂家纷纷展示低碳生产管理方案,并且多以系统和服务的形式、结合数字化生产趋势推出。

例如,展会现场台达发布新产品“零碳工厂管理平台”、罗克韦尔展示针对轨道交通行业的能源管理系统、欧姆龙推出i-BELT能源管理服务等。这些产品以软件平台、服务为基础,主要通过能耗监控、智能分析、配置管理等方式,结合IoT技术对工厂能耗进行监测和在线管理。

对工厂管理者来说,碳足迹越来越成为工厂重要指标之一,自动化厂商低碳管理平台的推出是个值得欢迎的趋势。不过,由于系统需要接入工厂的底层终端设备,其实际应用还需要从数据安全、成本等等因素上打动用户。

数字化工厂

今年展会上,工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可谓是已经实际到来的趋势。工业自动化厂商纷纷“软硬件结合”展示生产数据可视化解决方案。

例如,施耐德电气展台非常强调数字化与软件平台,与旗下AVEVA剑维软件合作展示项目全生命周期一体化运营看板,强调工业数字孪生的概念。

机器人“四大家族”之首发那科在推出大负载机器人新品之外,生产数据的可视化看板也成为搭配机器人系统的一大亮点,现场大屏可以对机器人组装的产出、合格率进行实时监控。

新行业的尝试:智慧农业

在作为自动化传统用户的制造业之外,本届工博会上,我们也看到了两个农业领域的解决方案展示,农业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的应用令人眼前一亮。

AI智能化解决方案

机器人或视觉系统搭配AI是新产品研发的热门趋势。通过自动识别和反馈,智能化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工业生产效率。

DENSO工业协作机器人新品CobottaPro现场展示的是滑板车组装应用,强调人机协作功能,由机器人抓住车架,配合人工完成轮胎、车把手的组装。机器人整合视觉可以进行二维码读取、智能位置补正,以及通过搭配倍福的声控IPC识别人声指令,切换组装步骤。

视觉厂商所罗门在展会发布了最新的AI+AR检测系统,现场展示的案例是使用平板设备搭载所罗门软件,检测人员可按程序导引,检查空压机是否组装完好。系统会根据AI检测结果提示操作步骤,还可进行仪表读取。这一系统降低了一线工作人员技术门槛要求,提高厂管效率。

工业机器人侧重系统性解决方案、新能源行业应用展示

工业机器人的产品展示纷纷结合视觉等系统,针对高景气行业如新能源等,展示实际应用和落地的系统解决方案。

自研视觉系统的机器人厂商如爱普生、欧姆龙等尤其注重展示机器人+视觉的产品搭配,并从产品硬件或控制层面不断升级。

近年来高景气度的新能源行业对机器人新增需求量大,尤其是国产自主品牌纷纷展示在该领域的深耕应用。

机器人零部件自主化

在工业机器人零部件市场,自研以及国产替代被厂商反复提及。

零部件自研:自研零部件越来越被各机器人厂商强调,不仅仅是由于成本考 虑。对厂家来说,这当然代表着同等质量下成本的节约和毛利 率提升,但更重要的是,机器人厂家自研零部件更方便适配其 研发的特定应用/产品。零部件环节的研发攻坚也能够为机器人 的性能提升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

自主化/国产替代:展会现场,我们注意到新近入局精密减速机市场的两个新厂商。

爱磁科技采取的技术路线定位为超越进口的产品性能,主打产品为“自消隙高刚性减速机”,可以替代RV减速机用于工业机器人,达到超高精度和高刚性。

美的于本届工博会以集团名义高调参展,除了KUKA机器人以外,自研谐波减速机也首次展出,已用于KUKA的SCARA机器人并面向市场销售。

外资品牌瞄准制药与医疗领域

工博会上,全球知名的机器人和运动控制品牌纷纷参展,我们看到多家外资品牌的新品主要聚焦于高防护等级的生命科学、制药与医疗、食品饮料市场。

史陶比尔携新品——无菌制药机器人参展;北美知名运动控制品牌赛洛拉CeleraMotion展出了重点产品系列,如伺服驱动器、无框直驱电机、绝对值编码器等;科尔摩根发布新品——主要面向食品饮料、制药和医疗包装行业的耐冲洗伺服电机。

柔性输送系统

柔性输送系统是自动化展馆当之无愧的热点产品:凡推出了该产品的自动化厂商纷纷在现场展示。

该领域的传统强势厂商主要集中在欧美和日本,如倍福、罗克韦尔、贝加莱、雅马哈等。

博世力士乐发布柔性输送系列新品:最高负载达3吨的大负载输送线,成为该市场目前最大负载的产品。

除欧美和日本厂商外,国内品牌果栗科技、纵苇科技,以及韩国厂商LS电气也携其柔性输送线参展,代表了市场中强势崛起的亚洲新势力。

欢迎免费下载完整观展报告,或直接联系参展分析师Samantha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