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韩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氢能巴士市场? 商用车

韩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氢能巴士市场?

近日,韩国环境部宣布到2030年部署21,200辆氢能巴士的计划,这无疑提振了韩国氢能车辆市场的信心。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韩国累计部署1,185辆氢燃料电池巴士,这一数字仅为2030年目标的6%。 氢能巴士销量高歌猛进 继2022年韩国燃料电池汽车销量达到历史最高点之后,市场迅速冷却,到2023年,其终端销量大幅下降,被中国超越。在近两年氢能乘用车市场遇冷的同时,燃料电池商用车,尤其是氢能巴士,正逐渐成为韩国氢能汽车市场的一个新的增长动力。 受政府补贴退坡、加氢难、加氢价格上涨等多重因素影响,2023年韩国燃料电池乘用车注册销量骤降至4326辆,同比大跌57%。与之相对的,燃料电池商用车销量稳步上升,从2022年的154辆上升至381辆(其中97%为氢能巴士)。今年1-8月,韩国燃料电池乘用车市场持续走低,销量仅为2,058辆;而氢能商用车销量则已超过2023年全年销量,达545辆(其中98%为氢能巴士)。遗憾的是,当前燃料电池商用车相较于氢能乘用车市场规模小得多,其增长势头并未能扭转整体氢车市场销量下滑的态势。 自2019年氢能巴士首次在庆尚南道昌原市投用以来,韩国在氢能巴士领域持续增长。近年来,韩国政府不断加大对于燃料电池巴士的补贴和推广力度:2021年起对燃料电池巴士提供3500韩元/kg的燃料补贴开始;2022年燃料电池客车单车购置补贴大幅提升;2023年增加氢能巴士补贴的预算分配。这些举措推动氢能巴士销量持续攀升,2022年到今年8月累计注册超1,100辆,占韩国氢能巴士保有量的94%。 商用车加氢站加速落地 Interact Analysis《全球加氢站》数据追踪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韩国有180座在运加氢站,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加氢站第二大市场,仅次于中国。 随着氢能公交车的加速推广,相应的加氢站建设也在提速。2022年以来,韩国新投运的加氢站中,服务商用车的加氢站(含仅商用车、乘商用车)占比持续提升,2023年服务商用车及乘商用车一体的新建加氢站首次超过乘用车加氢站,今年前八个月占比更是提高到79%。 此外,韩国商用车加氢站建设进程从氢能企业联合体KOHYGEN的发展脉络也可以窥见一二。KOHYGEN正式成立于2021年,专注于氢能商用车加氢设施的建设运营,2023年投运首座加氢站,目前已部署了7座,此外另有15座加氢站在建,而Hynet在近两年加氢站部署则迟缓很多。 写在最后 如果韩国能在2030年完成既定目标,未来5年韩国氢能巴士年均注册辆将有4,000辆(不考虑2024年剩余月份销量、新旧置换的情况)。这一数字几乎与2023年韩国燃料电池乘用车销量持平,因此按照目标来看,韩国氢能商用车市场的增长将大大弥补其氢能乘用车市场下行, 此外,也意味着韩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氢能巴士销售市场 – 我国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氢能商用车市场,近几年氢能客车年销量均不到1,500辆。…
Yvonne Zhang
2024-09-27
谁在投资部署加氢站? 商用车

谁在投资部署加氢站?

Interact Analysis《全球加氢站》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球41个国家与地区共有1,148个氢能站,另外有532个站在计划或建设中。 除了市场需求、政府政策的支持外,加氢网络的持续拓展离不开私人和公共部门的投资、技术和产业链发展。据Interact Analysis统计,全球有数百家企业部署了至少一座加氢站,从氢能供需来看,我们大体可以分为六大类加氢站投资企业。 传统能源企业 加氢网络:⭐⭐⭐⭐⭐ 代表企业:中石化、壳牌、道达尔、岩谷等 传统能源公司是目前加氢站部署的主要力量。除全球能源巨头外,很多区域性油气供应商也在部署加氢站(如AVIA、OMV、HTEC、ENEOS)。据Interact Analysis统计,中石化是目前全球拥有加氢站最多的企业,壳牌、道达尔能源、岩谷等在欧美都有加氢站运营。 这类企业在部署加氢站方面具有显著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可以利用雄厚的资本承担初期投资,并借助现有的油气站网络和运营经验,有效推动加氢站的建设和运营。氢能也是传统石化企业应对ESG要求、推动能源绿色转型的路径之一。传统油气公司建设以油氢合建站、综合能源站为主。 氢能企业联盟 加氢网络:⭐⭐⭐⭐⭐ 代表企业:FirstElement Fuel、Kohygen、H2 Mobility,…
Yvonne Zhang
2024-09-19
燃料电池非道路交通应用持续加速,商业化应用程度几何? 商用车

燃料电池非道路交通应用持续加速,商业化应用程度几何?

近两年,伴随能源转型的环保需求以及氢制/加/储/运技术的持续发展,在氢车市场备受关注的同时,燃料电池在非道路交通领域的应用逐渐加快。尽管目前仍处于发展的相对早期阶段,但氢燃料电池已被视作非道路交通领域极具前景的零排放解决方案之一。 由于发展起步时间以及技术成熟度的不同,燃料电池在非道路车辆、轨道交通、船舶及飞机应用的商业化程度各不相同。其中以非道路车辆商业化程度最高,尤其是氢能叉车,已实现大批量交付;燃料电池飞机仍处于早期的研发阶段。 非道路车辆 在非道路车辆中,氢能叉车应用较早且商业化程度更高,目前已实现规模化交付,配套加氢站也不断落地。Plug Power作为全球领先的氢能叉车系统方案解决商,在推进氢能叉车应用的同时,也在配套建设加氢设施,公司宣称已在全球部署超过250座加氢站,其中大部分服务美国的叉车市场。在过去两年内,Plug Power在欧洲也完成了13个加氢站的部署。在国内,杭叉、合力等头部叉车制造商,已推出氢能叉车产品,并已实现订单签约,配套加氢站建设也在持续推进。Interact Analysis布的《全球叉车报告》预计,全球氢燃料电池叉车市场在2023-2032年期间将保持20%的年均增速,2032年全球出货量接近5万台。 此外,氢能矿卡项目在近两年加速官宣落地。2019年,潍柴首台200吨级氢能矿卡下线开启试运营开启中国氢能矿卡应用之旅,其后项目陆续推进。今年4月,国家能源集团、徐工集团、氢通新能源宣布将联合开发全球首台套240吨氢能矿用刚性自卸车。海外同样在试水氢能矿卡应用,去年12月,通用汽车和小松宣布正在合作开发燃料电池矿用卡车。 除叉车和矿卡外,其他非道路设备,包括工程机械及农机,也在持续探索氢能解决方案,头部企业陆续推出氢动力产品。2023年5月,小松启动了燃料电池中型液压挖掘机概念车实证实验;同年九月,太重展出其首台自研氢能挖掘机。整体而言,这些领域的氢动力解决方案仍在早期探索阶段。 氢能船舶 相较于其他应用,氢能船舶发展起步时间较早,尤其是在欧洲。荷兰及挪威最早建成的燃料电池船舶可追溯到2010年前。近年来,氢能船舶动态活跃,主要集中在欧洲、日本、美国及中国。目前氢能船舶的实际落地项目主要应用场景为内河及近海,而氢能远洋船舶仍处于较早期的阶段。在配套加氢站方面,中国、欧洲均有配套加氢站落地。今年1月, NatPower H宣布计划在未来6年内在意大利的港口和码头安装100个船用加氢站。 其他 在氢能轨道交通领域,中国和欧洲发展起步较早,北美近年活跃,目前已有实际项目落地。中国、德国、印度等地已均有配套加氢站投运。…
Yvonne Zhang
2024-09-12
巴西工程机械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商用车

巴西工程机械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为合理预测全球工程机械市场的变化,Interact Analysis推出了《全球建筑业景气指数》报告,追踪多个国家的建筑业动态和市场情绪。在最新的研究中,巴西建筑业市场显现出的增长潜力引起了我们关注。本文将阐述分析师对巴西建筑业市场的观察和理解。 2024 年,巴西的工程机械市场充满挑战和机遇。该市场在高利率、高通胀的宏观经济压力的背景下,仍显示出增长的迹象。政府的多项举措,加上住房和工业领域的强烈需求,为市场提供了增长的有利条件。 巴西建筑行业在2024年呈现出复杂的信号。 巴西建筑行业在面对市场波动时表现出了一定的韧性:2024年第一季度,建筑业GDP环比下降了2.6%,但同比增长5%,表明该行业正在逐步恢复。 政府的基础设施项目为建筑行业注入了新的增长活力。以巴西的国家物流计划(National Logistics Plan,PNL)为例,该计划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计划中提出到2035年将铁路网络扩大91%的目标,这预计将大幅提升对建筑机械的需求,特别是对于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所需的重型机械。 新增长加速计划(PAC)是另一项关键战略。巴西政府计划拨款1.7万亿巴西雷亚尔(约3000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尽管这项计划为市场带来的潜力巨大,但其成效还要取决于资金保障以及在政策落地过程中对实际困难的有效应对。 2024年第一季度巴西建筑业GDP较上季度下降了2.6%,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 复苏初现曙光,但投资成本仍居高不下 与许多其他国家一样,巴西经济在新冠疫情后仍处于缓慢复苏阶段。2024年第一季度,巴西GDP环比小幅增长0.8%,同比上涨1.7%。虽然有积极的进展,但整体复苏较为缓慢,巴西依然受到过去几年政治动荡和经济下滑的持续影响。 巴西经济增长之所以缓慢,部分原因是由于其央行维持的高利率政策。尽管目前10.5%的利率较2023年中的13.75%有所下降,但这个利率水平在全球范围内仍然较高,这可能抑制了对建筑行业的投资热情。通胀方面,尽管2024年预期通胀率降至4%,较2022年有明显改善,但最近的物价上涨仍引发了对通胀下降趋势持续性的担忧,并对经济及建筑成本产生潜在影响。 住房需求强劲但供应有限…
Theresa Haworth
2024-08-28
道依茨与TAFE合作:鱼与熊掌兼得的“双+”战略是否明智? 商用车

道依茨与TAFE合作:鱼与熊掌兼得的“双+”战略是否明智?

本文将探讨道依茨(Deutz)在实施"双+"战略过程中的最新进展,以及发动机制造商是否需要进行重组来规避未来可能面临的资产贬值的风险。 本月初,道依茨宣布与印度头部拖拉机制造商之一TAFE Motors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根据双方协议,TAFE Motors将获得授权,每年生产30,000台道依茨品牌的发动机,包括2.2升(50-75马力)和2.9升(75-100马力)两个系列。 这是道依茨推进其“双+”战略的最新举措,该战略旨在促进公司业绩增长并提高盈利能力。道依茨在6月收购了美国发电机组制造商Blue Star Power Systems,不仅实现了公司的垂直整合,也使道依茨成为发电机组领域的解决方案提供商。2023年,公司宣布与戴姆勒卡车合作,获得戴姆勒的IP授权,共同开发和销售非道路车辆的中重型发动机。 本文将分析道依茨与TAFE Motors的合作关系是否符合其“双+”战略。 发动机:漫长的告别 在全球范围内,许多传统内燃机的应用正在转向替代方案。这一转变为发动机制造商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核心市场规模增速放缓,甚至萎缩。 企业需要进行大量投资,改造现有产品,使其实现低排放或零排放,或开发新产品,例如电动化解决方案。 若销售和投资不足导致零部件业务的不可持续,发动机供应链可能面临瓦解的风险。…
Theresa Haworth
2024-07-30
氢内燃机市场将迎来起飞? 商用车

氢内燃机市场将迎来起飞?

根据我们对氢内燃机领域的持续追踪,2024年或将成为氢内燃机市场真正起飞的一年,主要受印度氢内燃机车辆项目的推动。此外氢内燃机在非道路设备、固定式发电的应用或将迎来突破。 货车 在货运车辆市场,2023年没有任何氢内燃机(H2 ICE)货车终端销量(不包括测试车辆)。展望2024年,我们预计将迎来40辆的氢内燃机货车销量 - 主要由印度市场贡献,阿肖克利兰(Ashok Leyland)、康明斯与塔塔汽车正加速推进氢内燃货车项目的落地。自此,我们预期市场将进入快速增长阶段,预计到2025年销量将增至数百辆,接下来的几年内将达到数千辆,至2030年全球销量或将攀升至10,121辆。然而,在2030年全球货车销量预计将超过2000万辆的背景下,氢内燃机货车所占的市场份额仅为0.05%。 非道路设备 2023年,氢内燃机非道路设备市场同样处于零销售状态(尽管JCB已经生产了许多氢内燃机设备,但尚未用于商业销售),预计到2024年这一数字将增长至23辆,主要为JCB的氢内燃机装载机。未来几年,我们预期氢内燃机伸缩臂叉车将推向市场,预计到2030年,非道路设备市场中的氢内燃机车辆销量将达到2720辆。尽管这一数字有较大跃升,但在年销量以数百万计的整体非道路设备(主要是柴油)中,占比非常有限。 此外,道依茨(Deutz)在中国市场获得的氢内燃机发电机组订单,以及未来可能的更多订单,也将在未来几年为氢内燃机非道路设备的销售增添动力。 货车是氢内燃机的最主要应用 市场驱动因素 氢内燃机(H2 ICE)货车、非道路设备以及发电机组的销售主要有两大推动力:一方面,减少对外国能源依赖的需求(如印度);另一方面,环境保护考量(如欧洲、美国以及其他地区)——包括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本地污染。此外,氢内燃机在技术特性上与柴油发动机有相似之处,这使得拥有柴油发动机技术和生产设施的公司能够生产氢内燃机。 基于这些因素,一些国家或地方政府,以及大型企业愿意对该技术进行投资,但产品初期投入市场后能否获得市场接受仍有待考察。…
Theresa Haworth
2024-07-08
观展手记|FCVC 2024:氢能浪潮汹涌,现实挑战重重 商用车

观展手记|FCVC 2024:氢能浪潮汹涌,现实挑战重重

作为中国氢能行业的旗舰盛事,本届FCVC声势浩大,展品涵盖产业链各环节,在参展和观展规模较去年分别增长10%和20%。 本文简要总结了Interact Analysis新能源研究团队在本届展会上带回的第一手资料及观察。完整观展报告请文末下载。 观展小结 1. 示范推广未达预期 受成本、基建、市场认知等多方因素影响,氢能车辆的推广速度未达预期,市场情绪相对低迷。示范推广虽在一定程度上积极推动了市场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产业跃进式发展中的协调、地方保护等问题。 2. 国产化替代持续加深 近两年零部件国产化程度的加深推动了设备成本的大幅下行,市场普遍预期燃料电池价格将持续下降。 国内燃料电池产品普遍能做到大功率,但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同质化。相较于降低设备成本,企业均反映加强产品实际应用的稳定可靠性、适配以及项目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3. 氢能探索多元化应用 无人机、两轮车、船用氢能系统等应用以及相关配套纷纷亮相,表明企业不断拓宽氢能技术的适用性,积极创造新增长点。 固定式氢能发电得到了广泛展示,但市场仍处于试点起步阶段,其经济性及可靠性仍需要技术和政策的支持。…
Theresa Haworth
2024-07-08
最高80%,补贴成全球加氢站建设运营破局之刃 商用车

最高80%,补贴成全球加氢站建设运营破局之刃

一直以来,高昂的建设和运营成本阻碍着加氢站的部署,也成为推广应用氢能车辆的一大痛点。面对产业发展初期成本高昂带来的建设与运营难题,财政补贴成为突破成本制约、降低加氢站开发与运营商业风险的有效手段。Interact Analysis 新发布的《全球加氢站》报告梳理了全球重点国家的加氢站规划与补贴政策。 加氢站补贴通常分为两种类型: 建设补贴:针对工程土建费以外的建设成本,一般为投资总额的一定比例。 补贴标准:中国为30%-50%,全球不少地区补贴在50%以上,日本、德国最高可达80%。 运营补贴:通常根据终端氢价进行补贴。 补贴标准:以中日韩推出的运营补贴为例,具体标准根据氢气销量、企业规模、盈亏平衡情况等多方面因素确定。 建设补贴:普遍不低于30%,最高可达80% 中国 补贴出台主体:以地方政府为主 补贴标准:普遍为30%-50%;具体标准通常根据加氢站类型确定。(例如,固定式/撬装式加氢站通常对应不同的补贴金额;部分省市对制加一体站等进行更高额度的补贴) 由于中国补贴政策为地方政府出台,各地区政策不一,但燃料电池车示范城市群地区加氢站补贴政策启动时间更早。如下两则补贴政策为例: 上海:2021年11月,上海市发改委发布《关于支持本市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宣布将按照不超过核定投资总额的30%给予补贴。其中,2022年、2023年、2024 -…
China Marketing
2024-06-17
美国再启关税加征:中美电动汽车及锂离子电池市场影响几何? 商用车

美国再启关税加征:中美电动汽车及锂离子电池市场影响几何?

5月14日,拜登政府宣布将对来自中国的 180 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旨在保护美国劳工和企业的利益,其中对电动汽车加征的税率将从25%升至100%,对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加征的税率将从7.5%上升至25%等。 在全球贸易及产业链紧密交织的今日,单边主义的关税加征无法成就任何一方的赢家,反而对整个产业生态带来干扰。本文将从中美进出口为切入点,浅析两国电动汽车及锂离子电池市场的贸易现状,以及此轮关税加征对双方产生的潜在影响。 *锂电池包含了消费类、储能及动力电池,这次加征关税受到影响的是动力锂电池,计划将从2026年开始对非动力锂电池的加征关税。 从“中”看“美” 新能源汽车:中国对美国出口数量逐年下降,出口比例已不足0.5%。 海关数据显示,在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混动)的强势推动下,中国汽车的全球出口总量连年走高,2023年已超516万辆,同比增长57.4%。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172万辆,同比增长61.2%,占比由2021年的25.5%上升至2024年一季度的34.8%。与此同时,2023年,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中,中国对美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同比减少了25.6%至1.2万辆,占比也从2021年1.6%下滑至0.7%,截止2024年一季度,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中,对美出口量占比已跌破0.5%。 分车型来看,2024年一季度,在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总量中,中国对美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量占比已从2021年的1.5%持续下降至0.4%;对美国的新能源商用车出口虽有所回暖,出口量较去年同期上升47.9%,在中国新能源商用车出口中的占比上升至2.6%,但相比2021年5.4%的占比,降幅显著。 锂离子电池:美国一直为中国出口最大目的地。 自2021年起,美国稳居中国锂离子电池出口额榜首。2023年,中国出口美国锂离子电池金额高达955亿元,同比增长40.1%,是2021年出口金额的3倍;占整体出口金额20.9%,较2021年提高了3.5个百分点,截止2024年一季度,其占比进一步上升至 22.0%。 与此同时,中国厂商也在积极争夺美国锂离子电池市场。自2021年起,以远景动力、亿纬锂能、国轩高科为代表的锂离子电池厂商加速在美地区布局,在当地规划建设电池超级工厂。根据Interact Analysis 全球锂离子电池项目产能追踪数据库,当前中国锂离子厂商在美国规划电池产能超150GWh。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虽在美国没有自建工厂,但也通过与OEM合作、技术授权的方式,开拓美国市场。…
Qiu, Erin
2024-05-29